个人认为并非所有的诗句都适合朗诵。大凡细心的人都注意到了朗诵诗是诗歌的一个分支。那么,有人问什么样的诗不适合朗诵?可以说大多数诗歌都不适合朗诵,抽象的,句子艰涩的诗自然不适合朗诵。诗太长了显得啰嗦,太短了不过瘾。那些八竿子打不着,曲高和寡的诗歌根本抓不住听众。只有在小沙龙,诗社里面可朗读的范围较宽。而大众化朗诵诗必须具备通俗易懂,琅琅上口这些基本特性。另外,既然是诗,就必须带来纯洁,精炼,清雅,高尚和感动。
举个例子,蛇年春晚,网友联欢,需要一首朗诵诗。上网查阅了一下,主题合适的难觅。现写来不及,情感不够充沛,挤出来的句子不丰满,不感人。情急之下就在自己的旧作里乱翻,看中了这首“美的诞生”。
作为习作,自然无可厚非。从朗诵的角度看,这些近似自言自语的句子旨在记录个人领悟,感受和思维,读了都不容易全部理会,念出来肯定让人摸不着头脑,自然不适合朗诵。再加上形象和思维的跳跃性太大,令人要么一头雾水,要么摇头拒绝。还有,这首诗的结尾有嘎然而止之嫌,有待升华。换句话说,还得接着在自己习作里找啊,好在邮箱里存货不少。然后看到了“喷薄而出”。
把两首原本无干,写作相差一年的诗句硬生生地捏在一起很难成诗,更甭说朗诵了。
首先要两首诗之间的衔接抹平,使其浑然一体。然后再在词句上下功夫,努力让句子口语化,读起来琅琅上口,听上去通俗易懂。春晚节目自然要朝着春天这个主题靠近。如此这般,改了两三天,来回十多次,脑袋都麻木了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使得“拥抱春天”面世。
其中,“我感觉到了春天的声息”一句就是为了贴合主题后加入的,重复三次让听众感觉一种熟悉,安心,和自信。
回头看,自然不能抹杀两首原创所含的诗意,“拥抱春天”的活力来自原创的情绪和思绪。“拥抱春天”稍长,四种反差较大的声音分段朗读,其效果不错。作为一首朗诵诗,“拥抱春天”还有进一步塑造的空间,匆忙里交差,心存忐忑。
春晚结束了,把这个过程与大家共享一下。平常日子里一般不接触朗诵诗的选择和成形,这回见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