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度 17||
吵架,骂街,与社区网站建设 (二)
-乔雨风-
上初中时,我们家搬到了新楼。两幢大楼,一个六层,一个十二层,中间有一个大院。 一个院住的,大多是我爸爸的
同事。不过, 邻里间的交往明显地减少了。因为如果关上门,即使是同一单元同一楼层,也不知道邻居家里怎么回事。
也许是人的素质高了一点 (这话其实一点不准确,什么叫素质高呀?比如赵忠祥, 赵本山, 那个素质高?),也许是捧
场的人不多了,骂街的人明显减少了。 偶尔也有人在院子里骂, 不过效果明显打折扣。首先是大家都关门关窗,一般
也听不见有人在骂街。另外即使是有人围观,由于大家彼此对情况不熟悉, 对骂出来的一些大院典故,参与者历史,
以及来拢去脉不甚了了, 哄笑喝采的人明显减少。 看的人呆若木鸡, 骂的人得不到加油, 双方缺乏互动。所以骂街
的现象越来越少。
后来我出国了,第一次回国发现家里搬到了更好一点的社区。 邻里之间更不来往了,隔壁住的是谁都不知道。 每家一
个防盗门,外面放炮都听不到,不要说是吵架了。
看不见骂街的了, 似乎国人的"素质"提高了 --- 直到有一天我接触了海外这些中文网站
- 原来都在这里呢。
网上骂架继承了骂街的精髓, 与之发扬光大。由于不用真名, 看不见真人, 不用担心人家一扁担拍过来,所
以说起话来更肆无忌惮。另外由于可以穿马甲, 没有帮腔的自己也能弄出几个来。
进一步分析国内骂街现象越来越少的原因,发现其实是骂街的三个必要条件不具备了, 并不是人或文化改变了。
条件一: 得有一条街
条件二: 得有一个容得下很多看客的一个大广场。
条件三: 看客同骂街双方或一方必须知根知底,了解事情的来拢去脉,往日恩怨情仇。
国内的小区越来不具备这些条件了。
我们这些社区网站, 什么湾呀, 什么村呀, 完全继承了以上条件。 第一第二条在虚拟空间很容易满足。 第
三条是社区网站优势, 由于网友流动性不大, 多少年的陈芝麻烂谷子, 谁"鄙视"了谁, 永远记得。
乔老爷的下一个建议, 就是通过改变网站版面结构, 来彻底改变这个局面。 不是改变什么人, 也不是再
定什么规矩。其实我已经暗示了,你能猜出来吗?
Powered by Discuz! X2.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