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穆索尔斯基(Mussorgsky),大家一定会想到它的《展览会上的图画》。这里介绍他的一部歌剧《霍万兴那》(Khovanshchina)的前奏曲。1682年,俄国沙皇费奥多尔三世(Feodor III of Russia )驾崩,没有留下子嗣,继位成了问题。他有两个在世的弟弟:亲弟弟伊凡,和同父异母弟弟彼得。伊凡是哥哥,理应继沙皇位。可是伊凡体弱多病,不能行使沙皇的权利和义务。全俄缙绅会议推选10岁的彼得当沙皇,同时由彼得的母亲摄政。这个决定由莫斯科民众投票后通过。可是伊凡的亲姐姐索菲娅不干,领导射击军暴动,迫使全俄缙绅会议另立伊凡为第一沙皇,号伊凡五世,彼得为第二沙皇,号彼得一世。因为伊凡无能,彼得年纪又小,索菲娅则掌握了实际大权,垂帘听政。1689年彼得一世17岁时决定要夺回王权。索菲娅再次动用射击军。这次不同了。由于几次失利的战争,索菲娅的权力已经不稳。彼得一世最后得胜。索菲娅被贬到修道院出了家。前门驱虎后门进狼。清除了索菲娅后,彼得一世的生母娜塔莉掌权。直到1694年,娜塔莉薨,彼得一世最后真正掌握大权。伊凡五世和同父异母弟弟彼得一世关系很好。名义上伊凡五世和彼得一世还是共同沙皇,直到1696年伊凡五世崩,彼得一世才完全掌握大权。彼得一世就是后来的彼得大帝。 1872年穆索尔斯基用1682年的继位事件为背景开始写歌剧《霍万兴那》。歌剧的歌词也出于穆索尔斯基之手。由于当时的限制,沙皇罗曼诺夫家族是不能直接上歌剧的。穆索尔斯基用影射来表现当时俄国的几股势力:代表改革的彼得大帝,代表反叛的射击军总头目霍万斯基,和代表守旧势力的旧信仰者。最后彼得胜利,霍万斯基和追随他的旧信仰者共同点火自焚。歌剧里,彼得大帝从未登台。穆索尔斯基用号角作为彼得的动机。 穆索尔斯基和很多其他俄国人一样酗酒。有人说在沙皇时代,文人和艺术家用酒浇愁,以此反对沙皇的言论控制。不管如何,酒对穆索尔斯基的身体损害很大。1881年穆索尔斯基辞世,留下很多未完成的作品。《霍万兴那》。就是其中之一。穆索尔斯基的朋友里姆斯基 -科萨科夫(Rimsky-Korsakov)将作品整理完成,于1886年首演。由于里姆斯基 -科萨科夫的版本改得太多,很多人觉得偏离了穆索尔斯基的原意,一直不是很成功。再此之后,斯特拉文斯基和拉威尔都改编过《霍万兴那》。拉威尔版不成功。现在没有人演。斯特拉文斯基版也不是很好,现在只有结尾还在上演。1959年肖斯塔科维奇又把它改编。现在上演的基本上是肖斯塔科维奇版。有时结尾用斯特拉文斯基版。由于1959年卫星都上天了,有些人觉得肖斯塔科维奇版过分现代化。 《霍万兴那》的故事比较复杂,同时牵扯到俄国历史和政治,又加上混乱的版本,所以除了歌剧发烧友,基本上没有人听过。我只在1999年在大都会歌剧院听过一次。 《霍万兴那》的前奏曲又名《莫斯科河上的黎明》,很有名,经常在音乐会上作为单曲演奏。下面第一段视频是里姆斯基 -科萨科夫版。视频的画面很好看。第二段视频是肖斯塔科维奇版。比较一下。 《霍万兴那》里另外一段有名的音乐是《波斯奴隶之舞》。请看第三段视频。这段是肖斯塔科维奇版,由维也纳歌剧院演出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