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注册 登录
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

light的个人空间 http://mail.zhenzhubay.com/?39520 [收藏] [复制] [分享] [RSS]

日志

钟会 绍兴一九四八(八)----当绍兴人难,而当上海人易。

热度 3已有 4217 次阅读2015-5-19 20:27 |系统分类:转帖-文学

钟会 绍兴一九四八(八)----当绍兴人难,而当上海人易。     时间: 19 5 2015 10:26 

作者:钟会驴鸣镇 发贴, 来自 http://www.hjclub.info

每次在纸上涂鸦老家一番前,我总要绞尽脑汁,试图回忆起更多,少时在绍兴的点点滴滴。小钟在城市长大,对农村生活其实一无所知。当初回老家,跟走马观花,到此一游的旅游一般,对农村最大的印象,就是可以过无拘无束的逍遥快活,仅此而已,看不见任何的“血泪”。不像老礁大伯写此类文章是信手拈来,而且题材多,又能往深入了整,容易引起成长经历相似的人的共鸣,以及没有此段人生经验的同志的兴趣和向往。当然我和他的下笔能力存在很大差距,也是原因之一。

所以写上海才应是自己的强项,连吐槽也是恢恢乎游刃有余。柠檬转了一个帖子,说什么十件事证明一个人是否是老上海。那举得第一个例子就是胡说八道。起码小钟年幼时从未见过有人用筷子插油条。所谓“大饼油条糍饭糕,麻油三子生煎包”,上海人吃油条的最大特点,是必须配大饼和糍饭。然后用大饼卷着油条,边走边吃。那饼子贴在炭炉的壁面上,炭上满是烤红薯。那上海大饼的一大特点,就是要烤得两面半焦才能出炉。

八十年代末,九十年代初的一副大饼油条才两毛半左右,但裹着糍饭就快上一元了。糍饭还可以选择甜或咸,跟豆腐花一样。考究一点的,甜糍饭表面还会铺上密度很低的一层腐乳。油条在广东那地叫“油炸鬼”,但广式的油炸鬼相比上海传统的油条,并不好吃,犯了和其时“永和豆浆大王”标榜的一锅油只炸四十根油条一样的问题。那就是油太干净了。

我一直认为,“炒饭要用隔夜饭,油条要入隔夜油”,因为那油够黑,杂质够多。反而炸出来的油条浓香十足。而且广式油条用的是实心面粉,用来和面的是清水。上海油条多是发面粉,虽然没有天津正宗煎饼果子那么讲究,白面棒子面混合用冷却的羊骨汤和,但使用的也是汤水(当然很可能是简陋的麻油味精汤)和面。

导致广东的“油炸鬼”一口下去,嚼劲实打实,但缺少了上海油条松脆香口的感觉和那种咔嚓咔嚓的声音。同样路边摊上的生煎馒头和锅贴也是如此,从未有外地同样的小吃,做得跟上海一样出神入化。“皮冷馅烫汁多”,跟上海小笼包的原理一样,生瓜蛋子们刚要投诉老板,凉了!一口下去,伸着立刻起泡的舌头大吐气,疼劲还没过,就被汁香霸占了整个口腔。

以前有个笑话,说俩北京人打架,不用劝,朝两人中间丢两碗豆汁,两份焦圈,立马握手言和,奔食物去了。油条和下面要提及的“泡饭”同样是上海的象征。但我至今不明白豆汁那玩意儿究竟好喝在哪里?梅兰芳先生居住在上海时,人家送什么礼都不收。但只要有人从北京去上海带一大瓶豆汁送给他,他就能欢心雀跃地跳起来,大摆筵席,款待来客。直跟人家说,别客气,记得经常来我家做客。那意思,无非到时别忘了带豆汁。

话归正题,那时不喜欢吃大饼和糍饭,所以用油条蘸着酱油过泡饭,到真是“家常便饭”。泡饭也是上海人的传统早餐,那帖子说什么用酱菜腐乳黄泥螺过泡饭,一看作者就是某宁波裔上海人,未经申请同意,便“代婊”了整个上海族群。首先最基本的上海泡饭格式,就是将前晚吃剩的米饭和所有荤素菜倒在一个锅里,加少许盐用水煮熟。

但如果没有隔夜菜,要给泡饭配菜,最基本的就是“什锦菜”(再次麻烦柠檬给外地同志介绍一下是什么玩意儿?还有,我说老乡你再骂LIGHT,我要出“嘴”了。LIGHT是我的好朋友,海川如今谁弄他,我弄谁。当然他不懂什么是申花,我今天骂你是内部矛盾,他都“不明觉厉”。不过还是那句话,别跟LIGHT吵了。是逼得我和你们谁的做不了朋友是不?)。“什锦菜”的本质,是加了盐的凉拌菜,和真正的咸菜、酱菜还差了一个从东土去西天的距离。九十年代初,能用雪里红毛豆加豆腐干配泡饭的,那才叫奢侈。

如果实在要分门别类,我们浙系“绍萧上余金”一支的上海人,和宁波一支队伍喜欢用臭冬瓜、咸蟹等家乡特产过泡饭不同的是,我们喜欢用白鱼做成的咸鱼干下泡饭。那咸鱼干不去鳞,吃的时候,直接连鳞带皮扒掉。腌制后,蒸出来的鱼肉呈土黄色(亚硝酸钠的产生使然)。新鲜白鱼的肉质粗矿,并不好吃,除了鱼头大,拿来滚汤一流以外,毫无优点。但正因为其肉身厚,有嚼感,所以很适合被做成咸鱼。

广东人所谓的“梅香”,其实在江浙人眼里就是垃圾。无非取了苏东坡的梦中情人,少游“妹子”的“酒力渐销歌扇怯,入帘飞雪带梅香。”一句而得名。梅香的基本做法是先晒后腌,而且一周就成品。但江浙的咸鱼是先腌后晒,风吹雨淋小半载才能上桌。格涩点讲,广东咸鱼是先霉变再去水分,江浙咸鱼是先去水分再霉变,而且广东咸鱼无非是配料,比如蒸个猪肉,为了增加“主角”的味道,但江浙咸鱼是可以独立“自编自导自演”的,直接入口当一道美食。呵呵,高下立判。

咸鱼在古代叫“鲍鱼”,即“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”的“鲍鱼”所指,和现代意义上价钱昂贵的鲍鱼无关。咸鱼的好坏,也和新鲜鱼一样,不论品种,只论出生地,档次的高低划分基本就是“湖、江、海、塘、溪、河”。湖鱼最佳,海鱼只能位列中游。广东“梅香”用得基本是马友和三牙这样的海鱼。江浙用得可是湖鱼腌制。很简单的道理,三牙是黄姑鱼属的鱼类,形状和黄花鱼(即上海人说得大黄鱼)相似,肉质还没后者一般嫩滑。但安排新鲜大黄鱼,二十年前在上海才卖多少钱一斤?

同样,淡水湖三大家族,草鱼、青鱼、白鱼。白鱼虽然位列家族排行榜尾,但怎么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吧?当然广东不是没有好鱼,那鲮鱼的肉质就是一绝,同样刺多,和江浙盛产的号称鱼类中的“粉嫩少女”的“鲫鱼”摆在一起,也不相上下。不过鲮鱼要“配甜”不能“配咸”,“配软”不能“配硬”、所以罐头装的梅菜鲮鱼远远美味过“风头更劲”的豆豉鲮鱼,配上豆腐而成的鲮鱼豆腐角更是广东小吃一绝。

说着说着扯远了,赶快收回来,否则扯到太空去了。差点忘记前面真正要针对吐槽的对象。那文章里什么“一只面筋一只百叶包的粉丝汤叫单档”的话也是搞笑。上海人首先叫面筋为“油面筋”,从不可能有人离开“油”字去称呼“面筋”的。上海人从不说“百叶包”,而叫“百叶卷”。此世还第一次听到“百叶包”的说法。非要逼的小钟这种底层文盲出来拨乱反正,以正视听。那半吊子上海话冒充正统上海人的作者,我真服了。

油面筋要包肉,这是上海人脑子中的常识,但不会展开说,怎么解释,其他地方的同志根本也不明白那是什么玩意儿。(跟老加和广东人民容易解释,取出油面筋里的肉,口感味道就和“斋罗汉”一样),只不过油面筋百叶卷根本不拿来搭配粉丝汤。正宗上海人根本没这种传统口味。只有江苏的老鸭才跟粉丝苟且。

我之所以打一开始觉得那作者就是伪上海人,就是因为他根本没提到“的确良”和“假领头”,而且上海人惊讶的常用用词,首当其冲的是“组撒啦”和“撒么斯”,他都没提到。

我之所以又不务正业,废话一通,正因为上海一九四八系列的第八章(现在定为第九章,去台湾吃美食就第十章了,给葡萄皮充足考虑是否接待小钟去吃蚵仔煎的时间)本来讲得就是咸鱼,借机会铺垫一下先。这辈子我觉得,“鱼本身”和“人吃鱼”的最高境界,

重复上段的话,就是咸鱼。

这文章又是食物,气死广东农民,虽然你有一个女儿(你有多少儿子?忘记了,再说一遍)。

路过

鸡蛋
2

鲜花

支持

雷人

难过

搞笑

刚表态过的朋友 (2 人)

 

发表评论 评论 (4 个评论)

回复 旭日风天 2015-5-19 23:37
  
回复 ojx111 2015-5-20 03:54
  
回复 light 2015-5-20 03:58
旭日风天:   
  
回复 light 2015-5-20 03:58
ojx111:   
  

facelist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用户注册

Archiver|手机版|珍珠湾全球网

GMT+8, 2024-4-25 06:27 , Processed in 0.033752 second(s), 8 queries , Apc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2.5
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