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注册 登录
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

岳东晓 -- 珍珠湾全球网 ... http://ydx.zzwave.com [收藏] [复制] [分享] [RSS] 岳东晓 -- 珍珠湾全球网

日志

量子点与量子点电视

已有 4012 次阅读2016-12-4 06:07 |个人分类:科普|系统分类:教育| 电视, 网上

现在购物都在网上,已经很久没有进商店了。前些天在 BEST BUY 逛,靠墙的一边摆满了各种电视。正在看看效果。突然听到两个年轻人在说,这两个是 “Quantum Dot 电视”,口气中充满了技术崇拜。原来摆着的是三星基于 Quantum Dot Display 的电视。据说色彩特别真实。我看了一下,觉得效果确实不错,不过要我具体说出区别,也不知道怎么描述。但这个 “量子点” 到底是什么东东,我倒是可以讲讲。

发光二极管(LED)我们都知道的。其工作原理简单地说是电子从高能量掉到低能量,能量守恒,多余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发了出来。如果我们看一个原子内的电子,在经典物理里,电子的能量可以是连续的,如同在一个斜坡上。但根据量子物理,原子的电子只能有不同的分立的能级,像一级级台阶,电子的能量只能在某个台阶上,不能处于中间的能量。这是(束缚态)量子系统的一个特点。电子从高一级落到低一级,就会发光。光子的能量公式非常简单 [ix]E = \hbar \omega[/ix],能量等于角频率乘以一个常数,叫着普朗克常数。理论物理里,经常把这个(reduced)普朗克常数设成1,这叫着自然单位,我之前曾写博文介绍。因此我们可以说,光子能量等于其频率。能量守恒,光子的能量也就是电子能级之间的能量差。而光的波长则是光速除以频率。

可见光的波长是 400 纳米(远紫) 到 750 纳米(远红),对应的光子能量是 3.1 eV  到 1.65 eV。

如果很多原子放在一起形成固体晶体,情况会发生变化。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,两个电子不可能在同一个状态。由于电子有自旋,一个能量可以有两个电子,但不能再多了。这样原来的单一能量的电子能级不可能再完全相同了,而是会形成所谓能带。能带是固体物理的一个核心概念。

对于单个原子来说,电子依次充填不同的能级。对于固体来说,电子依次填充不同的能带。如果最后一个能带处于半满的状态,那么这个能带里的电子可以自由运动,形成电流。打个比方说,如果有根管子,里面只有一半水,那么把管子倾斜,水会从高处流到低处,会有水流。能带半满的固体,就是金属,能导电。如果最后一个能带被完全填满了,电子就没法产生电流了,也就不能导电。就像一个两头封闭的管子装满了水,怎么晃动,也没有净水流。但如果这个填满的能带上的电子从低能带跳到高能带,高能带上电子没填满,当然可以自由飞翔,同时又在低能带留下一个空穴,低能带电子也可以集体运动了。如果两个能带之间差不太多,那么电子从地能带跳上去相对容易,这就是半导体。如果两个能带之间相差很大,电子从低处往高处跳很难,那就是绝缘体。

打个比方,一个两层的电影院,两层之间没有楼梯。观众依次进入就坐,第一层坐满了,大家都卡住了不能动,动也只是互相交换位子。如果第二层不是太高,那么能量足的观众可以跳上二层,在二层各个空座之间任意活动。一层呢,留下了一个空座。一个观众如果挪到这个空座上,他原来的位子就成了空座。从上面看,一层似乎是空座在动。读者可能说,什么空座在动,是人在动嘛。但仔细想想看,其实不同。一个人从原座移到空座,就得停下来,然后另一个人可以移到新的空座上。这个空座是自由的,而人不自由。用人来描述一层的情况必须考虑人群的集体运动,而用空座描述,只需要看空座在哪。所以,用空座来描述下面的情况更为简单 -- 而物理就要简单。

所以,在半导体内,一旦电子从低能量跑到高能带,整个系统就活了。高处的电子能导电,低处的空穴(带正电)也能导电。如果高处的电子掉下来跟低处的空穴结合,又会释放能量,发出光子。这个光子的能量取决于能带之间的能量差,术语称 band gap (能隙 -- 能量间隙)。显然,这个能隙取决于原来原子能级之间的大小,也就是与材料有关。不同材料的能隙基本是个固定值。也就是说,如果用一种半导体材料发光,其波长(频率)基本是单一的。这用来做激光倒是不错,但是如果我们想要不同颜色的光就麻烦了,得想办法了。

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调节这个能带差的大小呢? 根据量子力学,被束缚在某个空间的物体都会有一个所谓的零点动能。这个可以根据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理解,或者用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解。后者告诉我们,物质波波长为普朗克常数除以动量,或者说动量为普朗克常数除以波长。如果空间大小为 L,那么物质波的波长也就是 2L的量级(或者更小),其动量为 p= h/2L 。根据牛顿力学的动能公式, E_k = p^2/2m 。如果我们把器件做得很小,这个量子动能就相当可观了。这个的能量变化也就会改变能带间隙的大小,也就会改变发光的颜色。

问题是,要多小,这个量子效应才能体现出导致明显颜色变化的能量改变?

我们可以用氢原子比较一下,氢原子的波尔半径约 0.05 纳米,最低能级为 - 13.6 eV。如果看这个数据,要实现 0.1 eV 的能量变化,似乎需要将器件做得到一个纳米的量级。我们可以具体算一下

[ix]E_k= p^2/2m = (h/2L)^2/2m =\frac{h^2}{8 mL^2}[/ix]

代入电子质量、以及 L=1纳米,得出能量为 0.38 eV 。如果 L 为 10 纳米,能量是这个数字的100分之一,也就是 0.0038 eV 。10个纳米相当于只有 50个硅原子排列。雾霾中的 PM 2.5 颗粒指直径小于 2.5 微米的颗粒,2.5 微米是 2500 纳米。十个纳米这么小,能量才这么一点,如果转换为光的颜色变化,估计很难察觉(可见光光子能量为 1eV 量级),要得到可观的能量变化,似乎得更小,但更小就没几个原子了。我们似乎进入了死胡同。

幸运的是,在半导体中,电子有效质量并不等于电子的裸质量,在某些半导体中可能小到只有电子裸质量的二十分之一,类似的空穴的质量也可能远远小于电子的质量。从上面公式看出,质量越小,量子动能越大。因此,把器件做到几个纳米的大小,能量的变化就相当可观了。我们把这么小的器件成为量子点(quantum  dot)。另外除了电子与空穴的“驻波”能量,还得考虑两者之间的库伦势能,这个势能也与大小有关。通过调节量子点的大小,我们就能相当幅度地改变其能带间隙的大小,也就可以显著改变其受激发光的颜色。

所谓量子点液晶显示器,其实只是使用量子点把原本蓝色的LED发出的光转变为相当纯的红色与绿色,这样就能产生更为准确的颜色。

真核细胞核上面的孔直径约5纳米,DNA直径约 2纳米,人体红血球细胞直径 9000 纳米,量子点小到 2纳米,因此也被作为荧光用于分子生物研究。

我估计拿个锤子在砸在石头上,除了可见碎石,总会产生一些纳米级颗粒,但这不是个可控的、有效的生产方法。工业角度,得高效、准确。我在网上查了一下,买10毫克的量子点粉末,大概要 170 美金,你可以挑选不同的发光波长。10毫克的粉末里有多少量子点呢?应该是一个巨大的数字。



路过

鸡蛋

鲜花

支持

雷人

难过

搞笑
 

评论 (0 个评论)

facelist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用户注册

Archiver|手机版|珍珠湾全球网

GMT+8, 2024-4-20 13:32 , Processed in 0.029707 second(s), 8 queries , Apc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2.5

回顶部